口腔黏膜健康:不容忽视的口腔 “第一道屏障”

2025-07-09
6 Views

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内部的一层柔软组织,它如同口腔的 “第一道屏障”,不仅能保护口腔内部结构免受外界刺激,还在消化、感觉、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口腔黏膜健康常常被人们忽视,直到出现疼痛、溃疡等不适症状时才引起重视。事实上,口腔黏膜的健康状况直接反映了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了解口腔黏膜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护理,对维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都至关重要。

一、常见口腔黏膜疾病:症状各异,成因复杂

口腔黏膜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又称 “口疮”,人群患病率高达 20% 左右。其典型症状为口腔黏膜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溃疡,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尤其在进食、说话时疼痛加剧。溃疡通常在 1-2 周内自行愈合,但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免疫因素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溃疡。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诱发溃疡。此外,营养缺乏(如缺乏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锌、铁等)、内分泌失调(如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口腔黏膜损伤(如咬伤、刷牙过于用力)等也可能引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2.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其病变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颊黏膜最为常见。典型的病损表现为白色条纹或网状、树枝状斑纹,条纹之间的黏膜可发红、充血,有时会出现糜烂、溃疡,伴有疼痛。口腔扁平苔藓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且有一定的癌变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精神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免疫功能紊乱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口腔黏膜组织,导致黏膜损伤。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此外,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的副作用等也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

3. 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擦去,也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属于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颊黏膜、舌部、牙龈等部位。白斑的形态多样,可呈均质型(白色斑块,表面光滑)、疣状型(表面粗糙,呈乳头状突起)、颗粒型(白色斑块中夹杂红色颗粒)等。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粗糙感、刺痛感或味觉减退。

口腔白斑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者患口腔白斑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3-10 倍。此外,饮酒、咀嚼槟榔、口腔卫生不良、牙齿残根残冠刺激、维生素 A、维生素 E 缺乏等也可能诱发口腔白斑病。长期不愈的口腔白斑病有一定的癌变率,尤其是疣状型、颗粒型白斑,癌变风险较高,需要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4.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又称 “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以及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其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点或斑片,可擦去,擦去后下方的黏膜发红、充血,伴有轻微的疼痛或灼热感。婴幼儿患者可能会出现哭闹、拒食等情况。

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内念珠菌大量繁殖所致。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过度生长。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念珠菌的风险。此外,口腔卫生不良、佩戴义齿不清洁等也可能诱发口腔念珠菌病。

二、口腔黏膜疾病的危害:不止于口腔

口腔黏膜疾病不仅会引起口腔局部的不适和疼痛,还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频繁发作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问题。长期的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口腔扁平苔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出现大面积的糜烂和溃疡,严重影响口腔功能。而且,口腔扁平苔藓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虽然癌变率较低(约为 0.4%-1.5%),但仍需密切观察,定期复查,防止癌变。

口腔白斑病作为癌前病变,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可能发生癌变。如果白斑出现快速增大、增厚、表面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以防止癌变的发生。

口腔念珠菌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咽喉、食管、胃肠道等部位,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严重时还可能进入血液,导致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口腔念珠菌病的危害更大。

三、口腔黏膜健康的维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维护口腔黏膜健康,预防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口腔黏膜疾病的重要措施。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去除口腔内的牙结石、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口腔内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对于佩戴义齿的人群,要每天清洁义齿,晚上将义齿取下,浸泡在清水中或义齿清洁剂中,保持义齿的清洁卫生,避免义齿刺激口腔黏膜。

2.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维生素 E、锌、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瘦肉、蛋类、奶制品等,避免挑食、偏食。同时,要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烫食物的摄入,避免口腔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口腔黏膜的抵抗力。

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吸烟、饮酒、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刺激口腔黏膜,增加口腔白斑病、口腔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3. 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口腔黏膜受到损伤。刷牙时要使用软毛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口腔黏膜。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咬伤口腔黏膜。避免食用过硬、过尖锐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被划伤。

对于口腔内的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其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引发黏膜疾病。

4.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疾病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和营养状况,增加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风险。只有控制好全身性疾病,才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

四、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科学规范

一旦出现口腔黏膜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明确诊断,并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减少复发为主。局部治疗可使用口腔溃疡贴膜、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含片(如西地碘含片)等,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对于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免疫调节剂、维生素类药物等进行全身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可暂时观察,定期复查。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局部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含漱液等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同时,要注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口腔白斑病的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去除口腔内的刺激因素等。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白斑,可定期观察,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对于有症状的白斑或有癌变倾向的白斑,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等。局部治疗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黏膜,或使用氟康唑含漱液漱口。对于病情严重或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积极治疗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口腔黏膜健康是口腔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口腔的 “第一道屏障”,守护着我们的口腔和全身健康。我们应重视口腔黏膜健康,了解口腔黏膜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一旦出现口腔黏膜疾病的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让口腔黏膜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